一、家世与早年经历
耶律楚材(1190年—1244年),字晋卿,号玉泉老人,法号湛然居士,契丹人,辽朝皇室后裔。其先祖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东丹王耶律倍,家族世代为辽、金两朝显宦。其父耶律履官至金朝尚书右丞,精通汉学,为金世宗、章宗朝名臣。
耶律楚材生于金中都(今北京),自幼聪颖,博览群书,精通儒、释、道三家经典,兼通天文、历法、医卜之术。他早年参加金朝科举,以优异成绩入仕,曾任开州同知。然而,1215年蒙古攻陷中都,金朝衰微,耶律楚材选择隐居燕京,潜心修佛,以避乱世。
二、辅佐成吉思汗:从“萨满教”到“以儒治国”
1218年,成吉思汗听闻耶律楚材才名,召其北上漠北。初见时,大汗见其身材高大、美髯飘逸,称其为“吾图撒合里”(蒙古语“长胡子”)。成吉思汗虽欣赏其才能,但初期仅让他担任占卜、星象等事务,未予重用。
展开剩余66%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,耶律楚材逐渐受到继任者窝阔台的重视。他力劝蒙古统治者改变屠城旧制,主张“以儒治国”,提出:“天下虽得之马上,不可以马上治。”1230年,窝阔台即位后,耶律楚材被任命为中书令(宰相),开始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:
1. 建立税收制度:废除蒙古贵族随意征敛的旧习,推行户籍制,设立“十路课税所”,使蒙古国财政收入大增。
2. 恢复科举取士:1238年奏请“戊戌选试”,选拔儒生入仕,挽救中原文化精英。
3. 抑制滥杀政策:蒙古军攻汴京(金朝都城)时,他劝谏窝阔台勿屠城,保全百万生灵。
4. 修订法律:主张“信赏罚、正名分”,限制蒙古贵族特权,初步建立司法秩序。
三、文化贡献与思想成就
耶律楚材不仅是政治家,也是杰出的学者和诗人:
文学:著有《湛然居士文集》,诗文雄浑豪放,融合儒家济世精神与佛家超脱思想。
历法:主持修订《西征庚午元历》,改进天文测算方法。
宗教:虽为佛教徒,但主张三教合一,促进蒙元时期宗教宽容。
四、晚年与历史评价
1241年窝阔台去世后,皇后乃马真氏摄政,重用奥都剌合蛮等敛财之臣,耶律楚材渐被排挤。1244年,他忧愤成疾,卒于哈拉和林,享年55岁。临终前叹道:“吾道衰矣!”
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,追赠耶律楚材为太师、上柱国,追封广宁王,谥号“文正”。后世誉其为“大蒙古国的治天下匠”,梁启超称其“蒙古帝国汉化第一功臣”。
耶律楚材生于乱世,却以儒家仁政思想影响游牧帝国,保全中原文明,奠定元朝汉化基础。他的一生,是草原与农耕文明碰撞的缩影,更是中华文化顽强生命力的见证。
发布于:河南省恒正网-恒正网官网-配资网站大全-十大合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