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的上海世博中心,掌声雷动。
河北衡水中学党委书记郗会锁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手中接过“优秀组织奖”证书,这份荣誉全国仅两所中学获得。一同闪耀的,还有衡中教师曹彦雪主研的《人工智能赋能高中物理教学:从校本实践到区域范式的构建路径》和郗会锁领衔的《智启教育新程 数绘衡中蓝图——河北衡水中学AI赋能教育的实践探索》,两项案例均斩获“智能教育在中国”优秀示范案例奖。
AI工具使用率100%、教师备课效率提升40%、跨校协同教研效率提升200%……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,衡水中学正以系统化的“AI+教育”实践,为全国同行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样本。
走进衡中教学楼,电子班牌格外醒目。学生轻触屏幕输入关键词,几秒钟就能获取知识链接、公式推导等学习资源。这个搭载DeepSeek AI搜索模块的智能班牌,像全天候“知识顾问”,大幅提升了碎片化问题的解决效率。
这背后,是衡中精心构建的“AI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体系”。2022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后,衡水中学迅速布局:以人工智能中枢系统为核心引擎统筹资源;围绕教师教学、学生学习、学校管理三大场景形成全流程方案;推进数据治理、网络安全等五大工程筑牢根基。
郗会锁介绍,针对“技术贵、教师累、推广难”的行业痛点,衡中打出组合拳:以“AI助手”为中枢,集成DeepSeek、豆包等工具构建“1+N”智能矩阵,搭配智慧黑板、AI备课助手等硬件;通过“三阶培养体系”让教师从“怕技术”到“会创新”,备课效率提升40%,精力转向个性化教学;推动学生从“被动学”到“主动创”;让管理者通过“理论+实战”实现从“凭经验”到“看数据”决策。
在衡中,AI重塑了教与学的形态:AI承担资源推送、批改、数据监测等标准化任务,教师聚焦情感交流、价值引领、思维激发与个性化关怀,核心使命转向培育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。借力AI学情分析,教师为学生构建“千人千面”的学习地图,技术成为各学科延伸教育能力的“超级助手”。语文课堂上,AI快速批阅作文结构、语法,教师则聚焦情感表达与思想深度挖掘,分工协作使课堂效率提升30%;信息技术课上,“衡小信”智能体化身课堂多面手——AI“助教”与师生实时互动,“答疑专家”提供个性化指导,“百科大全”支持跨学科项目学习,课堂活力显著提升;数学学科利用AI生成变式练习题,教师则聚焦于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维和方法……
不仅仅课堂有AI身影,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衡中教育教学全流程:教研环节,个人备课有AI匹配优质资源,集体备课有智能录播生成行为分析报告,听课评课有“量表+AI”提供改进建议;评价环节,AI课堂分析系统追踪20余项数据实时评估,智能批改实现作业秒级反馈,大数据系统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手册强化短板;管理环节,数字孪生校园实时映射教室能耗、设备运行等数据,校园安全系统捕捉异常行为早干预,教学设备利用率提升25%,闲置率下降。
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,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数学教师康彦华说:“现在使用智学网批阅系统扫描阅卷,大幅缩短了批阅时间。而且系统自动分析、生成成绩报表、错题分析等,让教师能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,在日后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,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。”
高二年级201班学生孙邦策说:“大数据系统为我们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手册,通过分析我们的作业、测验数据,能精准定位知识漏洞,从多个维度为我们的成长赋能——比如有的同学几何证明思路模糊,在二级结论运用上频繁出错。手册会针对性推送例题解析、专项练习和错因分析,让我们在薄弱环节能够高效发力,事半功倍。”
“衡中率先建起‘AI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体系’,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到‘AI+教育’的跨越。”河北省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、中国计算机学会石家庄分部副主席、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王志强认为,衡中不走“机器代人”路,而是深耕“人机协同”,以AI为工具提效提质,形成资源共享与范式输出。同时紧盯风险防控,持续提升AI的准确性与安全性,这是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鲜活范例,彰显了教育工作者的担当。“建议深化AI认知研究,加快智能教育标准体系建设,让‘衡中经验’真正赋能教育现代化。”王志强说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耿建扩 陈元秋 通讯员张月亭)
恒正网-恒正网官网-配资网站大全-十大合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