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已入秋,尚属伏天,正午骄阳直射南京东站编组场。13时30分,地表热浪蒸腾,钢轨温度早已突破60℃,站场内货车解编作业渐渐减少——此刻,正是南京桥工段南京线路重点维修车间焊接工区“接骨师”们难得的“天窗”时间。
给钢轨“接骨”,使用的是“铝热焊”技术,将两根钢轨端头固定在铸型内,把铝热剂放在坩埚内点燃,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成为液态金属注入钢轨接头空隙,实现钢轨端头无缝连接。
“今天更换南京东编组场第25股道老旧钢轨,轨缝精度必须控制在27~30毫米之间,绝不能发生偏移!”南京线路重点维修车间工长刘朋话音落下,大家纷纷按照预先编制的作业计划开始准备。
“发电机、切轨机、仿形打磨机、焊接机具……”副工长魏华旺对着确认单逐件核对40件工机具,“缺一样,焊轨质量就没保障。”他带着工友反复调试关键的设备——这是铁打的规矩,机器绝不许带一丝隐患上道。
100多斤的丙烷瓶、40多斤的推瘤机、100多斤的仿形打磨机……20分钟后,一吨多的工具被汗水浸透的臂膀扛上工程车。
14时30分,工程车抵达第25股道。乔素林、曹迪合力抬着发电机,步调整齐如同步兵;魏华旺在台阶顶拽紧麻绳,司恒在底下用尽力气托举工具箱:“一二三!”粗犷的号子声里,是筋骨与钢铁的无声较劲。
20分钟后,工机具终于运抵路肩。众人瘫坐在地,拧开绿豆茶猛灌。25道是进行货物列车编组的重要股道之一,日均编组货物列车50余列,这条股道钢轨老化,相当于卡住了能源运输的咽喉。
15时20分,施工命令下达。15名职工在施工负责人陶康指挥下,拆螺栓、卸扣件,动作利落如快进画面。“我们的工作,就是钢轨的‘骨科医生’。”刘朋自豪地说,“切开旧轨,接上新轨,让它恢复如初。”
旧轨拆除,新轨就位。魏华旺和陈晨开始封箱。拥有11年焊轨经验、手上老茧比轨枕锈迹更厚的魏华旺,单膝跪在滚烫的道砟上,脸几乎贴住轨底,徒手捏着封箱泥填补缝隙。汗水不断流入眼睛,他只是用力眨几下,不敢用手触碰——这毫厘之间的拿捏,关乎砂模的密封性。一旦砂模未完全密封,2500℃的钢水发生泄漏将导致焊接失败。
预热枪喷出的蓝红火焰,将杜冉的脸映得通红。3分30秒后,两端钢轨温度飙至1000℃。“点火!”杜冉点燃高温火柴,刺眼光芒中,砂模内的焊剂瞬间熔成2500℃的橘红钢水,热浪裹着烈焰扑面而来。“预热完成到点火,30秒内必须完成!”他抹去护目镜上的汗水,语气不容置疑。
时间在热浪中煎熬前行。钢水褪去炽红,钢轨终于严丝合缝对接。为确保钢轨平顺如丝,还需进行热打磨与冷打磨,将接头平直精度控制在0.1~0.3毫米的极限范围。司恒提起打磨机在钢轨上移动,火花如金色喷泉般飞溅出一米多高——这是属于钢轨“接骨师”的独特焰火,在灼热天地间绽放出别样的绚烂。
18点20分,探伤仪的探头全断面平稳丝滑地扫过4个新焊的接头——质量全部合格!工装浸透汗水的“接骨师”们撤出线路,脱下防护服,后背与腋下赫然结满白花花的盐霜,那是汗水熬出的勋章。
暑气蒸腾,钢轨灼人。烈日下,一群又一群钢轨“接骨师”在毫厘之间与时间竞速,用钢水烈焰锻造起一条又一条连接美好生活的安全通途……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健 通讯员许文峰、何兵)
恒正网-恒正网官网-配资网站大全-十大合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